创新管理机制 凝聚执法合力 奋力开创交通执法工作新局面
创新管理机制 凝聚执法合力
奋力开创交通执法工作新局面
——淅川县交通运输执法工作纪实
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七县(市)结合部、秦巴山区南麓,丹江口水库纵贯全境,集山区、库区、边缘区、贫困区于一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主要淹没区和渠首所在地,也是河南省确定的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辖11个镇4个乡,共有500个行政村(其中23个社区)67万人,总面积2820平方公里。目前,境内有国省干线公路508.113公里,县乡公路904.792公里;汽车场站10个,货运场站8个;客运车辆168辆,出租车200台,货运车辆1400余台。
近年来,淅川交通运输执法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交通主管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巩固提升交通执法体制改革成果,转变执法观念和服务方式,提升执法服务效能,拉长执法服务链条,不断向标准化、规范化服务迈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践行两个转变,提高交通执法效能
转变执法理念。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认真组织开展“大走访”活动,提高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管理制度,对辖区运输企业、源头单位、管理路段进行科学区划,责任落实到人。积极开展上门服务,加强与分包企业、单位的沟通和交流,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定期进行汇总交流。服务型执法活动开展以来,走访运输企业2家,客运、出租公司7家,货运源头单位12家,提出合理化建议11条。
转变执法方式。以科技信息为抓手,不断提高执法效能。在香花、蒿坪、滔河等乡镇安装了3套路面监控系统和1套不停车预检系统,对路面违法行为和超限车辆行驶公路进行监控和影像传输,提高科技治超水平。建立信息化监督平台,将传输回来的人员位置、车辆轨迹、案件视频信息全部汇总显示,多窗口实施追踪多人,卫星地图、平面地图,自动鹰眼展示,在紧急情况时,可划定区域快速调集附近执法人员,集中力量有效打击各类交通运输违法行为。
知难而进,破解执法工作安全隐患
消除人身安全隐患。联合县公安交警部门,在路面治超工作中结合监控系统和不停车预检系统提示信息,严格按照交警拦车、处罚和记分的工作程序,对路面通行的货运车辆进行执法检查。加强人员安全教育,时刻牢记安全底线,坚决杜绝追车、截车,消除一线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隐患。2016年以来,全局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消除桥梁安全隐患。定期开展道路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加强中、大型桥梁和跨南水北调桥梁的安全检查。联合县公路管理机构根据桥梁的通行标准设置车辆限高、限宽标志标示。通过组织协调,南水北调中线跨渠S335线王家大桥和Y007线渠首大桥非现场监管称重系统和交警抓拍系统规划、选址工作已经完成,并顺利列入2018年度县财政预算。
职能部门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四项重点工作
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严格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公安厅联合执法实施方案要求,成立香花、蒿坪、滔河3个公安交通联合治超点和1个流动治超中队,派驻交通执法人员40人、交警18人,全力开展治理车辆非法超限运输工作,真正实现了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一是重点整治全县境内国省干线公路、城区出入道口及重要县乡道路的超限超载运输违法行为;二是依法查处损坏公路、侵占路产路权及客运市场管理等涉路交通违法行为;三是加强货运源头监管,严厉查处非法改装车辆,杜绝货车中途加载。联合治超工作开展以来,共拆解非法改装货运车辆670台。
开展客运、出租车治理,净化市场秩序。按照县“双创”工作要求和有关工作职责,联合县交警大队、县运管局组织开展客运、出租市场整治。对辖区内跨省长途客运车辆的执法检查,对超员、无证营运或逾期未及时审验的客运车辆、驾驶员和客运企业从严从重处罚。在城区出入道口、联合执法点开展客运班车不按批准的站点停靠、站外揽客和未落实客运名制执法检查,建立工作台账,责任落实到人。严厉打击包车客运、旅游客运违规行为,重点查处包车、旅游客运超越许可范围经营;长期以包代线运营;未持有效包车客运、旅游客运标志牌经营。在客运、出租车市场路面执法中:取缔非法设立的发车点、停靠点8处,检查客运车辆4672台次,驱逐乱停乱靠客运车辆367台次;查扣无证营运“黑的”12台,查处违章出租车172辆,处理出租车投诉43起。
加强路域环境整治,维护路权保护路产。按照法律法规授予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监督检查职能,与县公路局、县农路所建立业务协作机制,围绕公路安全保护、违法行为查处、违法设施和违章占道经营整治等开展路域环境整治。严格落实执法监督机制,局监察室、执法监督股按照路域环境工作台账,每月对各中队进行评比考核,对未按法定程序处理的路政案事件进行跟踪问责。止目前,全局累计投入环境整治行动3000余人次、巡查里程5.5万余公里,动用机械设备180余台次,拆除非公路标牌153块,违法栽设电线杆153根,清理违法地面构筑物34处,拆除公路控制区违章建筑3处,清除堆积物720余吨,清理占道经营23处,关闭非法开设平交道口5处。
创新科技应用,实现执法信息互联互通。结合执法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大胆探索创新,以高新科技为依托,实现交通执法信息互联互通。为执法车辆安装“安捷星”管理系统和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动态轨迹监控和影像传输。随车移动执法系统全面应用,配备笔记本电脑、对讲机、执法记录仪、打印机和无线传输设备,实现法律文书制作电子化。全员配备移动手持终端,安装“云表格”应用软件,具备案件信息适时上传、自动定位、分类统计、自动检索、逐级审批和快捷引用法律条款及裁量标准等功能。实现了对交通执法业务的全覆盖。
筑牢体制机制,提升执法工作实力
强化宣传引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联合县广播电视台开办全省第一家县级交通执法广播“交通执法直通车”栏目。结合淅川实际,采取走进直播间、交通执法人员与主持人互动等形式宣传交通法规、政策,曝光违法人员、车辆、企业信息;在《南阳日报》和各大新闻网站建立宣传阵地,刊发新闻稿件;在南阳电视台《南都在线》、淅川电视台《丹阳时空》、《淅川新闻》栏目设立宣传板块。为进一步扩大宣传氛围,设立执法局微信公众号,成立局网站,及时发布路况信息和安全提示,深入开展“路政宣传月”“安全生产月”活动,不断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能力。2016年来,累计刊发各类新闻稿件、工作信息130余篇。其中交通运输部1篇,省级20余篇,市级100余篇。发布各类宣传信息1000余条。
开展经常性培训教育,提升人员素质。按照“干部作风整顿年”活动要求,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和“四风”问题通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采取集中教育和定期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对全体执法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先后选派70余人次参加交通部、省厅局和市局组织的各类执法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执法人员法制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
招聘社会义务监督员,实现多元化监督。为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加强对交通执法人员和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的监督举报,促进规范文明执法,提升执法服务水平,执法局通过淅川交通广播、局网站和微信公众号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0名社会义务监督员。认真回复县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12328投诉举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全员签订《廉洁承诺书》,公示承诺内容,促进规范、廉洁执法。
建立诚信档案,公开服务承诺。建立执法人员诚信档案、管理对象工作台账,认真完善汇总各类行政处罚案卷,定期上报“红黑榜”信息。通过交通广播、局网站、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面向社会公示执法程序、执法标准、期限及流程,公开服务承诺。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行业文化建设。巩固和深化市级精神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单位创建工作,加强交通运输执法行业文化建设,按照“四统一”要求,对机关、联合执法站点统一标志标示,设置执法文化宣传展板、职工阅览室、活动室,打造执法文化长廊。组织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和“我们的节日”专题活动,全面提升交通执法软实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交通执法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淅川交通执法人员将按照全省交通执法工作规范年的有关要求,“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个转变,实施三大攻坚,推进四项重点,筑牢五类支撑”,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不辱使命,为全县交通运输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淅川县交通运输局 刘建立 卢 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