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淅川县教育体育局>公示公告>详细内容

淅川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淅川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县教体局 发布时间:2020-11-16 16:25:30 浏览次数: 【字体:

 

淅川县教育体育局

关于印发《淅川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中心校、县直各学校,各民办学校:

现将《淅川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淅川县教育体育局

                   2020年11月13日

淅川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23年,全采取整校推进、基于校本研修的混合式研修模式,通过示范项目以点带面,对全体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开展不少于50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总体发展目标。

二、工作职责

淅川县局负责全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统筹规划与管理,组建级培训管理指导团队,协调、指导、监管各乡镇、县直各学校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的实施。配合教育做好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

乡镇中心校、县直各学校是本地(校)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地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规划、组织、实施、监督、考核和管理。

县教师进修学校要与县研室网管中心等机构结合,建立淅川县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管理指导团队,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打造各乡镇和县直各学校骨干培训者和项目示范校,构建示范带动辐射体系,按照示范带动、分批推进、分类指导的原则,确保整校推进、全员参与依据省《校本应用考核评价指标》,结合实际,制定淅川县校本实践应用考核实施细则,指导学校实施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和开展信息技术实践应用校本考核,督查校本实践应用考核过程,验收校本实践应用考核结果,认定培训学时结合本地信息化发展实际,完善推动学校与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制度,健全整校推进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运行机制,推动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效提升。
    中小学校校长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第一责任人。中小学校组建由校长领衔、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直接责任主体,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基于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在县级专家指导团队的指导下,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划,明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研修主题和方案;按照研修主题和方案,指导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和智慧学习环境中,选择符合本校教师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微能力组织教师重点围绕自主选择的应用环境及微能力,开展校本研修培训依据省《校本应用考核评价指标》,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校本应用考核细则,组织本校教师进行校本应用考核总结经验,提炼成果,形成优秀工作案例和课例,提高教学实践应用能力,助力学校教学创新;制订信息化教学应用推动制度和激励措施,调动学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三、组织实施
    采取整校推进、基于校本研修的混合式研修模式(线下校本研修和线上培训结合),通过示范项目以点带面开展培训。县直学校、乡镇中心小学乡镇初中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实施;人数较少的学校采用相近学校联合方式组织实施。乡镇以下村小、教学点教师人数较少的采用共同体方式组织实施,较多的采用划片形成共同体组织实施。
    1.整校推进应用能力提升2.0培训。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进行整校推进,2020 年完成20%左右的培训任务和校本应用考核; 2021 年完成40%左右的培训任务和校本应用考核; 2022 年继续完成40%左右的培训任务和校本应用考核; 2023年完成扫尾培训和校本应用考核。
    2. 打造信息化教学培训管理指导团队。依托教师进修学校专家并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装备电教人员、组建培训管理指导团队。学校(中心校)组建由校长领街,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等3-5人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整合“国培”“省培”“”和“县培”资源,分批分层开展对培训管理指导团队、校长和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开展专题培训,切实提升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3.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应用能力提升2.0培训方案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结合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实际,以目前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为导向,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师线上教学存在的薄弱环节,立足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在县级培训团队的指导下,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应用能力提升2.0培训方案。
    4.全员开展应用能力提升2.0培训。在学校管理团队领导下,根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应用能力提升2.0培训方案开展培训。培训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依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以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活动。
    学校要在县级培训团队的指导下,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助力学校教学创新,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能力,严格自主管理,落实自主规划,抓实自主研修,强化应用实效。一是自主管理重在明职责,建制度,重问责,充分发挥学校管理团队的统领作用,建立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管理机制,把信息化领导力落到实处。二是自主规划重在务实可行,要力戒形式主义,基于本校实际情况,针对问题与需求,制定可提升、可检测、可达成的目标任务及实施计划。三是自主研修重在建机制、保实效,要立足“整体提升”,建立“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形成“学校指导有研修方案,教研组互助有专题研修计划,教师选学有任务清单”的研修机制,确保整校提升有效推进。四是要立足“问题解决”,建立实践应用的激励制度,形成“骨干指导、教研组研讨、学校交流”的应用研磨机制,推动教师应用,保证60%实践应用学时确有实效。
    学校管理团队要推动教师应用智慧课堂、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与实践应用和校本研修紧密结合,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5.组织开展应用能力提升2.0培训考核。在县级培训团队指导下,依据省《校本应用考核评价指标》,学校制订“教师自评一-教研组互评一-学校总评”的应用考核实施细则。校本应用考核要充分利用教师网络空间、教育教学案例、教学情景等开展,重点考察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及教研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程度、课堂应用效果、自主学习与专业发展等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要依据培训方案,结合教师实际,实现一校一测精准测评,使考核成为促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学校按照“学校规划一教研组协商一教师申报与实践一学校评审一县区监督”的流程组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工作。学校要建立教师个人应用能力提升电子档案,记载校本应用考核情况。
    6.生成应用能力提升2.0培训成果支持开展成果导向的校本应用考核工作,通过自主开发、迭代开发、优化升级,形成优秀工作案例与教学优秀示范案例,打造一批信息化课堂教学的骨干教师,培育信息化教学示范校,建设一批本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资源,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
    7.推动应用能力提升2.0培训应用学校要通过制度建设、评优考核、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丰富考核结果的应用,通过信息化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竞赛、评选信息化教学优质课和信息化教学示范校创建等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激发教师自主实施信息化教学的主动性,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培育信息化教学标杆,引领未来的教育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淅川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张国钦

副组长:张继涛、杨雨新、高晓燕

组员:闫海峰、汪显平、周华丽、石清飒,县直各学校校长 、各乡镇中心校校长

(二)明确主体责任。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各学校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做好本地(校)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规划、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要加强对学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培训,狠抓以校长为首的学校管理团队建设,夯实责任要加强对学校管理团队的培训,提高管理团队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应用能力提升2.0培训方案的能力,提高管理团队校本研修组织实施、全员培训、考核评价、生成成果、推动应用的领导、示范、推进、监管能力;打造本地骨干培训者和项目示范校,构建示范带动辐射体系,示范带动、分批推进、分类指导,确保整校推进、全员参与;严格落实学校信息化教学规划和应用能力提升2.0培训方案备案审核制度,严格普查学校信息技术校本应用实施情况和培训实效,加强监督、指导和管理,确保培训实效,有力推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中小学校校长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学校管理团队是直接责任主体。校长和管理团队应积极参加专题培训,主动提升信息化领导力和信息化指导能力。学校管理团队要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应用能力提升2.0培训方案,指导教研组制定研修计划,指导教师自诊课堂教学问题、自选技术应用点、自主选学;要带头组织全体教师,扎实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要为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提供支持;要严把质量关,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严格考核,抓实校本应用考核,以评促学、以评促用、以评促提升,保障整校提升实效;要注重总结经验,生成优秀成果;要加强制度建设,鼓励教师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
    学校要把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应用能力提升2.0培训方案报县教体局师训科审核备案,培训完成后把校本应用考核结果和优秀工作管理、教学示范案例报县教体局师训科
    (三)落实经费保障。要加大投入力度,从教师培训经费中安排专项经费保障本地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确保全员培训,为教师学习和信息技术应用创造良好条件。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信息技术应用创造良好条件。
    (四)建立制度保障。教育局将通过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竞赛、评选信息化教学优质课和命名整校推进示范校等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围绕广大教师的实际需求和项目实施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鼓励教师主动开展信息化教学,确保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有效实施。
    (五)做好监管评估。单位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要2020年11月30日之前局备案。县教体局依托培训管理指导团队,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研修进行过程性督导和质量评估。定期通报实施进度和效果,各单位参训学员报到率和结业率等情况,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