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房镇五大举措推进“导学互动”课堂改革
仓房镇五大举措推进“导学互动”课堂改革
仓房镇中心学校乘县教体局“导学互动”课改东风,严格按照县教体局、教研室的部署,采取五大举措强力推进“导学互动”课堂改革:
一是营造浓厚氛围。要求各校制作“导学互动”宣传版面、“导学互动”板报,刷写“导学互动”永久性宣传标语,电子屏幕滚动展示“导学互动”宣传标语2周,班级张贴“导学互动”教学的基本结构模式图,加大宣传力度,在师生中营造“导学互动”教学氛围。
二是加强理论学习。该镇先后两次组织全镇中小学校长、业务校长、教导主任及业务骨干学习“课改操作规范”和“再说明”,要求各校印发《课改操作规范》和《再说明》若干,达到人手一份,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听取校长报告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等多种途径进行理论学习,要求每位教师书写心得体会一篇,组织操作规范测试1次。
三是组织外出学习。3月22日,中心学校校长李江海带领中心校全体成员组及全镇中青年教师60余人到西峡学习。使教师们转变了观念、认识到课改的重要性,也坚定了课改信心,为进一步“导学互动“课改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全员参与课改。要求各校先树标,后学标,再达标。由县优质课特等奖、一等奖获得者示范引领,确定6位首批星级达标教师,中心校跟踪指导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和专业成长情况。
五是强化听评教研。执行目标责任制,李江海校长包仓房镇中,凌天珍副校长包仓房镇小,吕中成副校长包陈庄小学,教硏员熊文强包磊山小学,要求各校班子成员包非毕业年级、并该年级的一个学科。每周听评看至少3节以上,参与教研,及时把握教改方向,并为教师质疑解难。
(仓房镇中心学校)
县一初中开展“导学互动” 赛课活动
4月15日至5月底,一初中一、二年级开始举办语数英赛课活动,此活动旨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活动开始前,教导处精心组织、严密部署,成立了赛课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赛课领导小组组长,要求赛课要严格按照教体局的工作思路,扎实执行教研室的会议精神,把“导学互动”与“三疑三探”有机结合,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导学互动”升级版,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活动得以广泛、深入、有序、有效的开展,赛课教师精心准备,备课充分,制作课件用心、细心,上课过程中,教师们能灵活运用教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积极、效果比较明显。
(一初中)
九重镇送教下乡推课改进步
为进一步深化“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再掀课改新高潮,4月1日至3日,九重镇中心学校选派一小吴静老师到镇区以外六个中心小学分别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此次送教的科目为五年级语文,送课3节,讲座3次,200余名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实践课改、锻炼自己、展示才干、交流学习的平台,使他们在课堂教学方面得到了磨炼、提升。
(九重镇中心学校)
西簧乡掀起向教师杨丰国学习高潮
3月20日,《中国教育报》记者再次亲临西簧乡樟花沟小学实地采访,并在4月6日头版对杨丰国平凡而感人的事迹进行刊发。西簧乡以此为契机,在全乡教师中掀起向杨丰国同志学习的高潮,并将学习活动与“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结合起来,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该乡将《中国教育报》刊登的全文转发给各校,让全乡教师学习杨丰国的先进事迹:一是学习他扎根山区,无怨无悔,矢志不渝,终身献给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二是学习他爱生如子,诲人不倦,真诚付出的优秀品质。三是学习他不断学习、教学严谨、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四是学习他坚持工作第一,以校为家,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西簧乡中心学校)
县二小召开赴西峡一小考察学习交流会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阔教师视野,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及技能,县二小组织近200名教师赴西峡一小考察学习“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回校后立即在多功能大厅召开了考察学习交流会。
交流会上,参加考察学习的老师们畅所欲言,他们结合详实的听课案例,不仅介绍了自己在本次学习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而且能从教学改革理念的转变谈到“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的掌控,从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困惑谈到今后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打算,整个会场气氛热烈,效果显著。尤其是业务领导和课改实验班的教师们,对西峡一小的教学见闻、体验十分深刻,见解独特,思路清晰,能紧紧围绕“我们应该学习什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怎样去做”、“如何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等话题各抒己见。
(县二小)
县六小举行师德师风演讲比赛
4月19日下午,县六小全体教师在三楼多媒体教室举行了“讲师德,树新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金铃等9位参赛教师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比赛,围绕自己或身边先进教师的事迹,真切地表达了对教育事业、教师职业的一片挚爱之情,演讲内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教师。
此次演讲比赛,不仅丰富了老师们的文化生活,而且切实增强了老师们的责任意识。
(县六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