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淅川县教育体育局>政务动态>详细内容

淅川八小支教日记|赵梓辰老师:当数学遇上艺术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28 08:30:18 浏览次数: 【字体:

淅川八小支教日记|赵梓辰老师:当数学遇上艺术

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数学)专业的赵梓辰老师为淅川八小的孩子们带来《趣味几何》课程,将抽象的几何知识融入积木、印泥与创意图形中,引导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与艺术创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激发空间想象力与设计思维。

 

当长方体、圆柱遇上彩色印泥,看孩子们如何玩转平面与立体图形!

IMG_256 

“老师,圆柱能印出圆形,还能滚出长方形!”“三棱柱像小山,印出了三角形!”

 

在今天的数学课堂上,三四年级的孩子们化身“小小设计师”,用积木和彩色印泥创作出了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几何印画。当数学与艺术碰撞,抽象的图形知识瞬间变得生动有趣! 

IMG_257 

知·在操作中学习   

孩子们通过反复“印”的动作,直观感受到“面在体上”的数学原理:长方体印出长方形,特殊角度下还能得到正方形;三棱柱的截面变身三角形;圆柱不仅留下圆形印记,滚动后还能“画”出长长的长方形……

 

在动手实践中,平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悄然扎根于孩子们的心中。

 

“猜一猜这个积木能印出什么图形?”课堂中设计了四次层层递进的猜想环节,孩子们瞪大眼睛、大胆假设,从模糊的猜测到精准的验证,空间观念在一次次的“哇,原来是这样!”中逐渐清晰。

IMG_258IMG_259 

 

 

 

IMG_260 

美·数学中的艺术创想  

谁说数学只有公式?孩子们将几何图形转化为冰糖葫芦、小房子、机器人甚至夕阳下的风景!

 

创作过程中,他们不断调整构图、搭配色彩,在“设计—否定—再创造”中感受数学的美与艺术的表现力。

 

“老师,我的机器人是用正方形和圆形拼的!”“我的小房子有三角形的屋顶!”教室里此起彼伏的分享声,印证了“玩中学”的魅力。当数学课变成多彩的创作派对,知识的种子自然生根发芽。 

IMG_261 

支教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思维的火花——用一盒印泥、几块积木,我们共同打开了数学的另一种可能。 

IMG_262 

 

终审:吴明辉(教体局)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