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淅川县马蹬镇>政务动态>详细内容

马蹬镇打造全域旅游新标杆

来源:马蹬镇 发布时间:2018-06-01 09:34:30 浏览次数: 【字体:

4月15日,在淅川县马蹬镇白渡造林点的山坡上,百万株苗木接天地、连碧水,绵延数十公里,绿水青山一片生机盎然。“白渡的造林,让人感到发自内心的震撼。”年初查看该镇造林点后,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感慨地说。

一片山坡带来的震撼,并不能代表马蹬镇的全部。2016年,该镇完成库周营造林2.6万亩,建成环库生态隔离带5000余亩,消落区生态修复1.5万亩。2017年,完成荒山造林2.5万亩,湿地造林2000亩,通道造林3500亩,产业造林3600亩……一串串喜人数字的背后,才是真正的震撼。

而今令人震撼的马蹬镇,过去的境况十分令人担忧,该镇地形多以低山丘陵为主,只生杂草,不长树木,石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十分突出。位于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的特殊区位,又要求该镇必须把保水护水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原生环境差、群众管理难、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重重……各项问题一度制约着马蹬镇的发展。

面对困境,如何“破题”?马蹬镇党委书记陈光义道出了秘诀之所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植树造林,实现‘三个结合’,是马蹬镇实现新发展的‘最优路径’!”

造林绿化与生态经济相结合。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该镇在向阳、白渡等村大力推行生态造林,通过挖大穴、修鱼鳞坑等方式种植银杏、五角枫、马尾松等树木5万余亩,实现石漠化山区全覆盖。在造林过程中,创新采用合同化造林方式,与造林队签订合约,确保造林成活率保持在98%以上,使造林工作成为全县、全市、全省的标杆和示范点。在营造生态林的同时,该镇还积极营造经济林,大力发展以软籽石榴、杏李等为代表的林果业。目前,苏庄村已发展软籽石榴2500余亩,小草峪村发展核桃3500余亩,张岭村发展杏李3000余亩。经济林规模逐年扩大,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创造了可观的财富,借助发展林果业,当地群众年均增收达3万元以上。

造林绿化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在营造生态林与经济林的过程中,该镇按照“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思路进行布局,在连片山坡上种植樱花、海棠、五角枫、马尾松等220多万棵,形成了万亩海棠园、万亩樱花园等特色景观,为当地及周边群众观光采摘提供了良好的去处。

造林绿化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在造林护林的各个环节,该镇都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其中。苗木种植阶段,政府引导贫困户参与种植工作,每人每月可获得2500元收入;管护阶段,由造林队带领贫困户施肥、浇水等,每日收入80元;在林地巡视管理方面,政府安排150名贫困群众成为护林员,每月为其发放600元。一项项收入,有效改善了贫困户生活,也提高了当地群众参与造林绿化工作的热情。

山青还须水秀。该镇加大水质保护力度,取缔网箱8000余箱,关停规模畜禽养殖场7家,强制拆除了拦网、筑坝、钓鱼台等非法设施;强化河道整治与入河口生态修复,并组建了专业护水队进行水面管护,确保了辖区水面的持续洁净。而今,马蹬镇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库区深山真秀美,花海溶洞丹江水。”4月14日,刚游览完马蹬镇八仙洞景区的南阳游客赵国庆作起诗来,谈起一天的游玩感受,赵国庆连连称赞。

拥有“花海溶洞丹江水”的马蹬镇位于淅川县东南部,地处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北岸,库岸线长52.5公里,库区水面12万亩,是丹江风景区的主要景点汇聚区。境内的小三峡、八仙洞等自然景观浑然天成、各具风采;丹江大观苑等人文景点,气象万千,令人神往。入春之后,万亩繁花盛开,观水在镇南,赏花在镇北。该镇以全域旅游思路布局,打造中原旅游名镇。

观水赏奇,马蹬镇独树一帜。为进一步挖掘水文化内涵,展示楚文化风采,该镇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打造重点景区,改善服务设施。引导八仙洞景区新增投资6000余万元,开发了上仙殿、拜仙亭等景点,并修建完善了栈道、停车场等设施;协助丹江大观苑建成中华历史长河馆、世纪龙、精英馆等项目,赋予其更丰富的文化内涵;高标准建设了多级游客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现代化车站……一项项得力举措,让景区锦上添花,地域“水文化”旅游名片逐渐形成。

观花赏景,马蹬镇异彩纷呈。该镇将造林绿化与美丽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着重打造向阳、邢沟等连片村,形成花海遍布、绿树满山的马蹬游园,并按照季节特点,种植百万株具有不同季节属性的苗木,万亩樱花园、紫薇园等风采各异,无论何时来观赏,都有不同韵味和风情。“春来樱花海棠,夏来紫薇竞放,秋来满山红遍,冬来绿波荡漾。”谈起景观特点,马蹬镇长周玉山一言蔽之。

发展旅游,交通先行。马蹬镇距离淅川城区28公里,北距沪陕高速出口48公里,南距内邓高速出口39公里,交通区位优势较为明显。为服务旅游产业发展,该镇提出“半小时交通圈理念”,近两年,先后修建了总里程38公里的金竹河—小三峡大桥、金竹河—石桥、黄庄—余沟等旅游通道,确保从镇中心入城与入景区均能控制在半小时之内。今年即将动工修建的西十高速马蹬镇出口,设在该镇桐柏庙村;正在兴建的环库公路贯穿该镇29公里。随着这些旅游通道的建成通车,马蹬镇内景区与县内主要景区的串联基本完成,马蹬镇景点与湖北武当山等景点的旅游大交通串联格局逐渐形成。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让当地的农家乐也火了起来。为营造良好的全域旅游环境,提高农家乐服务能力,马蹬镇多方筹资1500万元,对苏庄、石桥等景区附近村落的农家乐进行外立面改造,赋予其楚文化内涵,并根据农家乐规模设置“星级奖励”支持其发展。目前全镇发展农家乐112家,年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星级农家乐55家,年可接待游客1.8万人,年收益2000余万元。如今,沿马蹬镇旅游通道一路南下,上百家农家乐楚风古韵、特色鲜明。

“投资20亿元的云岭康养一体化中心、法国波龙堡葡萄庄园等重点项目将于今年正式启动。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树立马蹬品牌,提高景区内涵与承载力,将马蹬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旅游名镇!”陈光义说。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