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淅川县审计局>公示公告>详细内容

淅川县审计局关于2015至2016年度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情况的审计结果公告

来源: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7-12-30 10:05:30 浏览次数: 【字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和南阳市人民政府2017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安排,我局成立审计组,自201761日至625日,对淅川县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发改委、财政局、工信委、人社局、地税局、科技局、农业局等单位20152016年度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并就有关情况延伸审计了其他年度淅川县人民政府及所属相关单位对所提供的与审计有关的会计资料、电子数据、其他证明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并对此作出了书面承诺。淅川县审计局的责任是依法独立实施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在有关单位的积极支持配合下,此项工作已结束,现将审计结果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审计调查实施情况

本次审计调查,采取单位全面自查和审计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并延伸审计了相关项目。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要求,结合豫政[2016]31号和宛政[2016]18号文件精神,自201761日起,通过相关单位自查、召开座谈会、实际走访调查、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获取证据材料等形式,重点对发改委、财政局、工信局、人社局、地税局、科技局、农业局等19个部门进行了审计调查。调查内容有九个方面、二十二项具体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

(二)贯彻落实情况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豫政〔201631号)文件精神,淅川县人民政府以开放共享、融合创新、变革转型、引领跨越、安全有序,市场需求和改革创新为导向,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以产业转型升级、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为主攻方向,实施九个专项行动,强化基础支撑和制度保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进开放合作,着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做优存量、做大增量,构筑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建设水清民富县强新淅川提供强力支撑。截至目前,相关政策措施在落实推进中。

二、审计评价意见

审计结果表明:相关单位提供的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审计调查资料,基本真实地反映了各单位推进政策落实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县政府重视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专班领导负责制,加大财税优惠政策支持,2015年至2016年财政投入2786.9万元、减免税款1857.35万元,强力推进市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但仍存在人才培训工作滞后于电子商务发展市场、信息化应用效果广度及深度不够等问题。

三、审计调查查出的主要问题、责任主体

    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创业便利化方面:

(一)   完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政策落实情况: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豫政〔201631号)文件精神,逐步清理了涉及市场准入、经营行为规范的法规,废除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妨碍全县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制度和规定,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建立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1、加强行政审批项目的管理,清理规范行政审批程序,提高行政审批效能,服务市场经济淅川县人民政府制定印发了淅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取消调整和保留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淅政〔20157,保留了39个部门(单位)行政审批项目175项,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29项;对取消和调整的项目,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逐步实现监管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对公布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要求各部门(单位)要认真依法组织实施,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2
 建立和规范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完善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创业创新监管模式。淅川县人民政府印发了《淅川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淅政〔201616号),围绕水清民富县强新淅川建设,以信用信息记录、整合和应用为基础,以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和推进诚信文化建设为手段,以健全信用制度为保障,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推动作用,着力推进事关全县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着力开展诚信创建示范试点和诚信承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责任主体单位:淅川县发改委、淅川县工商局

(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政策落实情况:淅川县工商局在淅川县委、政府及南阳市工商局领导下,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工作进展顺利,运行平稳,为市场主体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商事制度改革是工商系统的重要工作任务,自改革以来,淅川县工商局深化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先照后证”改革,“三证合一”( 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登记制度改革以及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等各项改革工作,按照规定程序有序的运行。截止目前为止,淅川县拥有大小企业3000多户,申办 “三证合一”的企业高达95%,基本覆盖全县。

存在主要问题:1、部门改革推进不同步;2、行业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

责任主体单位:淅川县工商局

    (三)加强创业知识产权保护

政策落实情况:淅川县科技局为了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知识产权有关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加强淅川县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措施办法,加大对“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盗版侵权行为,研究制定了淅川县专利工作发展规划和专利信息网络规划,有力地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有关法规实施,优先支持重大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商标等受理和申报。鼓励互联网融合应用企业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创新在线产权交易模式,促进知识产权的转化和应用。2015年至2016年淅川县专利申请384项,专利授权246,注册商标371项。

责任主体单位:淅川县科技局  淅川县工商局

    (四)健全创业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

政策落实情况:淅川县商务局为了加快推进《淅川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和《淅川县“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等方案的实施,从政策、机制、规划、制度层面,保证了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的顺利推进,构建电商人才多层次培训体系, 2016年培训各阶层人员1200余人次,并聘请南阳一扇门老师亲自授课 ,确保达到电子商务企业认定工作为标准。

淅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构建多种途径,推进创业创新培训,2015年至2016联合淅川县南阳信息工程学院、淅川县职业培训中心,设立创业创新类课程,采取培训机构面授、远程网络互动等方式有效开展创业培训,每年组织810次的培训,参加培训人数达到3000多人次,实现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

责任主体单位:淅川县商务局  淅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优化财税政策,强化创业扶持方面:

(五)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和统筹力度

政策落实情况:主要从三个方面制定措施筹集资金,加大支持力度。

1、统筹财政资金鼓励扶持自主创业。2015年至2016年淅川财政局统筹争取上级资金252.63万元,拨付淅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管理局,根据创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创业实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等项目的优惠政策,以链条式关联关系对创业对象、创业培训机构、创业实训基地、创业带动就业人员、吸纳就业见习高校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创业指导服务站、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及创业优秀项目等软硬件设施统筹给予补贴补助,减轻创业者负担。

2、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为充分发挥重点工业企业在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带动作用,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型工业企业,推动我县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20152016年淅川县人民政府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县财政统筹资金1534.2万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推动自主创新和两化融合、加强企业品牌质量建设、奖励重大贡献企业、激励企业上市挂牌等项目给予补贴奖励。 

 3、提供财政贴息支持发展小额担保贷款。经政府委托的担保机构担保,由经办金融机构发放的个人申请创业担保贷款由财政给予全额贴息;通过对全县在创业愿望创业项目进行认真全面考察,现场评估后,确定贷款意向,在创业人申请后,按照创业贷款的相关政策要求办理必要的贷款手续,便可以享受到由财政贴息的510万元的担保贷款。20152016年共接待受理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农民工等符合条件的贷款对象2235人,实际实地考察实体项目1721家,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51万元,带动了3277人就业。

责任主体单位:淅川财政局  淅川县工信局 淅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局

(六)完善普惠性税收措施

政策落实情况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豫政〔201631号)文件精神,淅川县地方税务局通过加强培训,及时宣传、主动服务、动态管理等措施,切实优化纳税服务,确保纳税人能够及时了解税收政策的优惠,充分享受减税的红利。2015年至2016年对于符合各种优惠政策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共享受减免税1857.35万元(2015年减免税683.84万元、2016年减免税1173.51万元),对创新创业新企业免税13.67万元。

责任主体单位:淅川县地税局

搞活金融市场,实现便捷融资方面:

    (七)丰富创业融资新模式

政策落实情况: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证监会公告201619号,对贫困地区企业上市,适用“即报即审、审过即发”政策;在新三板挂牌的,实行“专人对接、专项审核、即报即审、审过即挂”政策,减免挂牌初费。我省中原股权交易中心为增强中小企业融资功能,又推出挂牌贷、私募债、定向增资等业务。为进一步抢抓机遇,全力提速企业上市挂牌。经县政府研究决定,三年内全县上市企业达到5家,在股权市场挂牌企业50家。其中,2017年重抓重推企业上市4家(淅减公司、福森药业、福森新能源、金博橡塑),力争有3家完成上市发行股票;挂牌企业10家以上,由工信局、农业局各推荐3家,林业、畜牧、旅游、商务部门各推荐1家。目前,几家企业正在积极筹备中。

责任主体单位:淅川县工信局及其相关企业

扩大创业投资,支持创业起步成长方面:

(八)拓宽创业投资资金供给渠道

政策落实情况:淅川县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立足确保“一江碧水向北流”的历史使命,强力推进生态建设,积极从区位和机制入手,多渠道争取造林资金,解决造林难题。大打“渠首牌”“生态牌”,每年争取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同时,借助北京对口协助平台,争取项目资金500多万元。在造林机制方面,淅川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先后出台了扶持金银花、核桃、石榴等林业生态产业发展的意见,并配套实施财政扶持、信贷支持、品牌认证奖励和基地建设奖励等政策,整合涉农项目重点支持林果产业发展。仅去冬以来,就先后引进6家企业投资1.2亿元,完成生态产业造林1.6万亩。

淅川农信社为积极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形势变化,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淅川农信社立足农村市场,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推出支持“三农”“金燕双创即时贷”小额惠民贷款系列产品,在创新中支农、在方式上惠农、在发展中助农,较好解决群众贷款难,手续繁琐,无抵(质)押物等实际问题。

责任主体单位:淅川县林业局  淅川农信社

发展创业服务,构建创业生态方面:

(九)加快发展创业孵化服务

政策落实情况: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结合我县实际,“十三五”期间,在全县重点建设1-2个要素齐全、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载体。要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支撑型众创空间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创新创业提供支撑;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围绕自身创新需求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创办各类特色鲜明、需求指向明确的专业化众创空间,激发企业职工创新创业热情。

县财政按照创新创业载体的建设规模、孵化服务能力、平台创新创业能力等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对县直单位和乡镇引进共建、利用国有场所设立的创新创业载体,并且通过市级以上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认定的,给予3-5年的场租减免,并给予一定的运营和装修费用补助;对引进国内外知名创新创业企业来我县投资建设或管理运营创新创业载体,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另行研究确定优惠政策。对利用闲置楼宇、厂房改造建设且通过市级以上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认定的,由县财政按照孵化场地改造费用(不含基础设施建设费)5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 200 万元。对通过市级以上认定的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为入驻企业和团队无偿提供宽带网络、公共软件、公共技术、法律、财务等服务的,由县财政按照其服务费用的50%给予奖补。

责任主体单位:淅川县工信局  淅川县科技局

(十)发展“互联网+”创业服务

政策落实情况: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为拓展农民致富增收的平台,淅川县建立了淅川农业信息网、淅川金农网等网站,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将渠首特色农产品在网上发布推介。同时,开通农业信息公共服务手机短信平台,根据农时特点,按时免费为农民发布农技信息。该县还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上增开了电脑课,给学员们讲授网上查询市场信息、网上销售等知识。今年以来,该县已成功开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3次,近6000名农业带头人接受了培训,已有七成农民能熟练运用互联网了解种植、销售等资讯。

责任主体单位:淅川县工信局  淅川县商务局

建设创业创新平台,增强支撑作用方面:

(十一)打造创业创新公共平台

政策落实情况:淅川县县委、县政府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依托“供销E家”项目,由县委人才办、供销社、科技局、商务局等部门共同参与,整合各方资源组建了高标准、全市一流的淅川县众创空间。淅川县众创空间位于县城中心位置商贸城二楼,面积约1500平米,投资300余万元。淅川县众创空间以绿色生态农业和电子商务为主体,突出服务创业企业、聚集创业青年。该空间设成果展示区、创客沙龙区、创业苗圃区、创业孵化区、公共服务区、电子商务服务区等八大功能区间,可同时容纳50家创业企业、200名创业青年入驻办公。目前,该空间水、电、暖及网络等配套设施齐全,政府将为入驻企业提供减免1年房租政策,免费提供办公桌椅、电脑及会议室等公共设施,并提供产品免费展示、免费代办服务等高效快捷政务服务。目前我县返乡创业青年创业热情高涨,每天都有前来咨询的,截止目前,我县众创空间现已入驻项目(团队)12个,创业青年35人。

责任主体单位:淅川县供销社

(十二)用好创业创新技术平台

政策落实情况:淅川县电子商务发展起步相对较晚,近两年才涌现出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企业,其中:淅川县楚都互联电商产业基地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河南红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园区建设及运营,该公司注册于2016128日,总部设在郑州,拥有150多平米研发办公场所,公司经营团队建立完善,公司目前在册员工24人,其中技术及运营人员12人,培训讲师8人;基地位于淅川县铁庙路口,占地面积1000多平米;入住实体企业11家,代表企业有淅川县德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淅川县太极湖食品有限公司,淅川县盛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淅川竹博园竹业有限公司,淅川县桑蚕种植有限公司等;配套设施完善,有电子商务热战培训教室、摄影室、多功能教室、员工办公室、会议室、众创空间、前台、商品展示区、洽谈区、宿舍、食堂等;已购置台式电脑40台,笔记本电脑5台,以及打印机、交换机、传真机、照相机等外围办公设备,基本满足设计开发和教育培训要求。为入住商家提供硬件、软件、平台建设、系统维护等技术支持,提供品牌策划、宣传、代运营、摄影、设计等服务。

存在主要问题:部分企业对电子信息化认识深度不够,仍处于表层管理阶段。

责任主体单位:部分企业

审计建议:要求使用专业人才,扩大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加强信息系统间的集成整合。

    (十三)发展创业创新区域平台

政策落实情况: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应用,淅川县人民政府制定了《淅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县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淅政[2015]20号)。随着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了淅川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县电商产业园位于福森·金蓝湾A区大商业1-410800,园区规划建设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电商创客孵化中心、线上线下体验中心等功能区域,提供创客空间、网络资源、电商运营、产销对接、咨询服务、人才培训、政策引导等“一站式”服务。

存在主要问题:进度缓慢。

责任主体单位:淅川县商务局

激发创造活力,发展创新型创业方面:

(十四)支持科研人员创业

政策落实情况:根据淅川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重点及成长型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淅政〔20151号)的精神,为充分发挥重点工业企业在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带动作用,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型工业企业,推动我县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淅川县20152016年拿出财政资金113.8万元对企业科技创新及改造进行奖励,其中:2015年对福森集团、淅减公司、顺隆弹簧、电业局、金博橡塑、淅水集团、铝业集团、金戈利、华新铸造、森丽减振器、源科生物、震宇辣椒、路逾鞋业等13家企业“工业创新奖”奖励47.8万元;

2016年对铝业集团、福森集团、淅减公司、电业局等4家企业“自主创新企业奖”奖励66万元。

责任主体单位:淅川县工信局

(十五)支持大学生创业

政策落实情况:淅川县地税局为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毕业生从毕业年度起三年内自主创业可享受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进行免税。

淅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提出申请自主创业的大学生,通过对创业项目进行认真全面考察,现场评估,确定后,可以享受到由财政提供贴息510万元的担保贷款。

责任主体单位:淅川县地税局   淅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拓展城乡创业渠道,实现创业带动就业方面:

    (十六)支持电子商务向基层延伸

政策落实情况:为了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充分发挥淅川县特色农副产品、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方面的优势,打造电子商务发展平台,健全电子商务政策扶持机制,完善电子商务服务支撑体系,健全适合带动淅川发展的电子商务模式,培育和壮大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迅速提升。淅川县人民政府制定了《淅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县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淅政[2015]20号),要求:2015年至2016年坚强组织领导,采取措施,全面实施“1236”工程,即打造1个电子商务产业园:淅川县城乡信息化产业园;培育2个电子商务平台:县新华书店云书网、县广电喜买网;推进3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建设;县新华书店、淅川县云农商贸有限公司、苏宁云商020实体店等3家电商龙头企业,每个企业年实现电子商务示范销售额超1000万元;重点打造6个苏宁云商中心镇直营店和村级服务店:荆紫关、厚坡镇、香花镇、九重镇、马蹬镇、仓房镇。并力争到2017年,建成运营1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创建2个特色电子商务平台,5家电子示范企业,1家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0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培育20个专业电商村,建成10000家网点。

存在主要问题:1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不平衡;2、电子商务创业氛围不浓。

责任主体单位:淅川县商务局

    (十七)支持返乡创业集聚发展

政策落实情况:淅川县以开展“一改双优”活动为抓手,把实施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作为加速经济转型、助力产业升级、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抓手,积极采取搭建平台、宣传引导、强化服务等措施,推进“回创”战略向纵深实施,在全县初步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性格局。搭建平台引回归。该县开通了“淅川老家网”网站,设立了回归企业投诉中心,出台实施了《淅川县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实施办法(试行)》,建立了行政审批招商引资绿色通道,并且投资3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淅川县众创空间”,为各类人才在淅川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平台支撑。

责任主体单位:淅川县工信局

    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协同机制方面:

    (十八)加强组织领导

政策落实情况:县政府成立淅川县“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领导小组,重点研究“互联网+”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资金安排等事项,统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发改委,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推进。建立跨领域、跨行业的“互联网+”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支撑。

(十九)加强政策协调联动

政策落实情况聚焦“互联网+”关键环节,组织实施一批基础好、成效高、带动效应强的项目,开展示范试点。电子商务、智慧政务和协同制造率先在全县启动,为全面实施“互联网+”提供借鉴经验。

(二十)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督查

政策落实情况:县直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责任,按照职责分工,制定专项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完善具体措施,落实相关任务。积极借鉴省内外“互联网+”融合应用成功经验和示范试点经验,要建立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推进机制和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工作机制,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统筹推动“互联网+”行动实施。

四、审计处理情况

对于上述问题,县审计局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作出了处理,并提出了审计整改意见。

五、整改情况

对于本次审计查出的问题,淅川县各单位非常重视,并根据审计提出的建议,对审计出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

 

                       

2017118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