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扶贫专项资金审计开展绩效评价
今年以来,淅川县审计局在开展对全县扶贫专项资金的审计中,既关注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又注重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在把握资金总量和规模的基础上,对年度纳入审计计划的16个扶贫资金项目开展绩效评价,把审计监督的触角推向了纵深。
在具体工作中,他们首先做到了“四个明确”,即:一是明确开展对扶贫专项资金审计的目标定位。对涉及扶贫项目的主管部门是否经济、高效执行有关政策进行审计评价,对其实现既定目标完成的程度和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二是明确扶贫专项资金在拨付、使用、管理诸环节的效率性和效益性。在开展对扶贫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时,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以业务活动为载体,围绕县乡财政对资金拨付、管理、使用的立项、实施与效果等关键环节开展重点评价。三是明确帐面审计与实地调查相结合,从涉及到各相关部门和乡镇的内控制度入手,查阅与资金项目相关的会议记录、走访受益单位或群体,对资金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四是明确局部效益与整体社会效益的关系,关注扶贫资金成效和其他社会管理的需要。
其次,把握了扶贫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方法。在审计业务实践中,重点采取公众评判法、比较分析法和职能、费用比较法等三种方法,把审计所看到的实际情况与部门和乡镇的计划、预算、标准、历史及同行业相比较,同时,还要把公共管理部门及单位担负的社会职能与相关费用进行对比分析,进而评价其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三,完善扶贫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相关制度。基于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需要,该局与县财政及扶贫项目的相关部门和乡镇建立了信息资源库,搭建了便于统一会计核算信息的网络平台,以便利收集和查看资金在筹集、使用、管理诸环节的有关信息,同时,建立了资金绩效评价协作机制,形成外部沟通与协作、内部联动与沟通的全新扶贫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方式,把过去从项目结束后评价转变为对项目的全过程评价,从重支出评价转变为收支与效益效率并重,大大拓展了审计监督的范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