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五项举措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按照河南省审计厅和南阳市审计局的统一安排部署,淅川县审计局组织开展了对该县2018-2020年度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的审计。他们立足淅川县情,严格作业流程,规范人员行为,通过组织实施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有力提升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是打牢基础,提升能力。他们结合省审计厅印发的《审计工作方案》和市局《审计通知书》的要求,组织大家反复学习,精研细读,确保大家进一步明确审计的方向和目标,明晰为啥审、审什么、怎样审,从而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进而有效提升了审计人员的分析判断能力和专业胜任能力。
二是把握政策,明辨是非。首先做到全面系统熟悉、掌握和运用审计项目所适用的法律法规,从总体上把控各类政策法规的适用对象和范围;其次充分了解这些政策法规颁布实施的背景、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重要意义;再次,结合近几年来的审计案例,细致加以演示和讲解,使大家得以灵活有效地把政策法规的运用有机地融合到当前的审计业务工作中来。
三是瞄准重点,寻求突破。经过审计组全体成员的反复筛选和论证,圈定脱贫审计的重点有四项:一是巩固脱贫政策的各项措施是否得以有效落实,重点关注“四个不摘”要求是否严格保障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以及易地搬迁人口发展产业和生产生活的质量状况;二是资金使用的安全绩效情况,全程跟踪扶贫资金在分配、拨付、管理和使用诸环节是否存在严重违法违规等腐败问题;三是关注资金的投入规模、受益人口、脱贫增收等效益情况;四是关注过去年度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对乡村振兴项目审计的重点,则按照既定的要求,突出资金安全绩效,从严从快揭露和查挖资金违规流入个人或小团体被贪占、挪用、私分等严重违纪违规的问题;同时重点关注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相关任务完成及各项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
四是严把程序,规范审计。他们从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制定到每一个分项审计的组织实施环节,均要求项目主审必须向审计负责人做好汇报和沟通;每个审计事项结束后,对查出的问题无论大小、多少,都要认真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取证笔录及相关审计的流程要求,及时向审计组长、主审、法制审理人员报送审计情况,严禁漏报、少报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规定,在后期审计报告的征求意见稿撰写之前完成全面审理工作,把好“出口关”,以便利审计组及时纠正审计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对未查明的事项做到及时查证、修补,以规避审计风险。
五是强化复核,堵塞缺漏。要求现场审计复核人员按照“四级复核”和工作流程的规定,切实把好现场审计的每一个关口,尤其是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清晰、扎实,内容是否全面完整;审计定性及依据的法律法规是否准确和适用,处理处罚是否适当等等,确保文书类文档不缺项、内容不缺失,手续严整,程序合规。
六是遵章守纪,制度保障。在审计过程中,他们时时刻刻要求每一个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四严禁”和“八不准”工作纪律,秉公执法、廉洁审计,公正公开,守职尽责,在党纪条规面前不踩“底线”、不越“红线”,真正避免个别人可能因利益驱使所引发的质量风险和廉政风险。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