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淅川县香花镇>公示公告>详细内容

南阳将建成71个社区级邻里中心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25 09:35:58 浏览次数: 【字体:

《南阳市邻里中心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印发

全市将建成71个社区级邻里中心


日前,《南阳市邻里中心建设管理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印发,规范邻里中心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标准,打造便利化、标准化、特色化的“一站式”市民服务综合体,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方案》要求,建设目标按照社区级邻里中心和小区级邻里中心两级构架,采取“邻里中心+体育公园(体育健身场所)”的模式,推进邻里中心建设,探索建立长效管理运营机制。
其中,社区级邻里中心以1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为服务范围,依托现有资源进行改建扩建,建立完善综合服务设施和功能,在提供文化、体育、养老、医疗健康、教育、政务服务6项公共服务基础上,结合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周边商业业态分布,打造特色项目,引入便民超市、餐饮服务、休闲娱乐等特色商业,并配套建设体育公园。 
小区级邻里中心以5分钟、10分钟生活圈为服务范围,以服务本小区居民为主,按照“4+N”的服务模式,在文化、体育、养老、医疗健康、教育、政务服务6项公共服务中至少选择4项进入小区级邻里中心,同时结合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周边商业业态分布,打造“N个”特色项目,引入便民菜店、便民理发、便民食堂、便民维修等特色商业,为小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并配套建设体育健身场所。 
同时,市直相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按照“服务下沉、化整为零、功能强化、便捷亲民”的原则,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按照有关规定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清单,精准下沉公共服务资源到各级邻里中心。重点完善邻里中心养老服务功能,督导健全日间照料、社工服务等便民服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医院帮扶机制,实现邻里中心便民门诊全覆盖,并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满足居民就医需求,同时推进体育公园、体育健身场所建设,将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向邻里中心下沉;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将优质教育资源下沉邻里中心,提升完善托教托管服务能力,解决好未成年人课堂外看护教辅问题;谋划推动智慧社区与邻里中心建设相融合,推动政务服务下沉邻里中心,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办理政务服务高频事项;推进便民菜店、便民超市、便民食堂、便民理发、便民维修等基本生活保障类业态进邻里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更方便快捷、安全满意的便民服务;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职业技能培训进邻里中心;进一步提升邻里中心的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的日常精神文化需求。

《方案》明确,邻里中心建设采取“典型引路、分步实施、全面推广”的方法,分为先行示范、分步推进、全面推广、巩固提升四个阶段逐步实施,力争到2025年年底,全市建成71个社区级邻里中心、374个小区级邻里中心。









《南阳市乡里中心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印发
为乡村百姓幸福生活“加码”


日前,《南阳市乡里中心建设管理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印发,进一步加强村级服务阵地建设,把村级服务阵地打造成为为民、惠民、便民的乡里中心,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按照《方案》要求,乡里中心建设将按照“试点先行、分类推进”的工作模式,坚持“成熟一批、推广一批”的工作思路,分批分类有序实施,稳步推进建设。2024年1月1日起开始进行试点建设,2024年7月1日开始分类推进。

乡里中心建设的重点首先是打造标准化阵地。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针对性开展乡里中心特色服务,打造中医药康养、文体活动、文旅文创、会客会商、研学交流、非遗传承等规范化标准化服务阵地。

推动公共服务下沉。乡里中心要具备“9+N”(9项基本服务+N项拓展服务)功能体系,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乡村下沉、发展要素资源向乡村集聚。内容包括整合提升便民服务中心,提供党务政务以及代办等服务;完善警务室、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等功能室,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等服务;完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向辖区内党员群众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技能培训、就业对接等服务;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建设,提供文明实践、文体活动的场所,丰富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建立标准化卫生室、儿童托育中心等,组织开展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医疗服务,以及儿童游乐、课外辅导、兴趣培养等服务;建立日间照料中心、康养理疗室等,组织开展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养老照料服务,以及艾灸、针灸等康养服务;推进便民超市、寄递物流服务站等基本生活保障类业态进乡里中心,为居民提供生活便捷服务;建立金融服务站,开设便民金融服务,提供小额存取款和转账等业务。“N项特色服务”根据群众需求和服务群体特色,增加研学交流、电商直播、乡村大食堂、非遗文化传承等多项拓展性功能。

积极培育自治、自乐、志愿三类组织。自治组织布局村民议事会、矛盾调解室等公益空间,支持返乡乡贤、“五老”人员等成立乡村自治组织,做好矛盾调解、纠纷化解、未成年人成长关爱、村规民约守护等工作。自乐组织布局曲艺室、书屋、运动场、儿童游乐场等公益空间,动员村民成立乡村文化合作社,在乡里中心组织开展各类精神文化活动。志愿组织灵活设置活动场地,组织热心人士成立乡村志愿组织,开展政策宣讲、心理疏导、幼儿托育、科普讲解等志愿服务活动。



终审:喻辉(香花镇)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