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消防安全宣传专栏>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需注意,别让“养老”变“忧老”!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11 09:00:15 浏览次数: 【字体:

养老机构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重要场所

但由于入住老人普遍存在

行动不便、反应迟缓等问题

一旦发生火灾

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近年来,养老机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暴露出部分机构在消防安全管理上的漏洞

那么,养老机构应该如何

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









1

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1、机构负责人是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


2、护理人员、保安、厨师、电工、消防设施操作员等各岗位员工需对本岗位消防安全负责。


2

确保建筑符合消防标准

1、装修应当使用不燃、难燃材料。需要进行电焊、气割等明火作业的,应当经过审批后,由具备相应职业资格的人员实施,并制定专人全程看护作业过程。


2、养老机构应设置在合法建筑内,不应设置在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厂房和仓库、大型商场市场等建筑内或与工业建筑组合建造。


3、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必须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或上锁。


4、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喷淋系统等消防设施,并定期维护。


3

加强日常消防安全管理

1、养老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器材,标明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定期维护保养。


2、定期检查电气线路,禁止私拉乱接电线或使用违规电器。  


3、应当选用符合国家规定的电气设备,严禁使用“三无”产品;电气线路应规范敷设,保护措施完好。 


4、 在各楼层明显位置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配备轮椅、担架等疏散辅助器材。


5、严格管理火源,厨房、吸烟区等应远离老人居住区。 


6、厨房灶具、油烟罩、烟道至少每季度清洗1次;厨房设在地下室、半地下室和高层建筑内的,严禁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 


7、室内活动区域、廊道禁止吸烟、烧香、使用明火。确实需要使用明火时,应当有专人看护。


8、每日防火巡查,重点检查消防设施、安全出口、用火用电等情况。  


4

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1、应当明确人员定期开展防火巡查、检查,及时纠正发现的火灾隐患,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


2、养老机构应当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应当实行24小时双人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当持有消防设施操作员职业资格证书。


3、根据需要建立志愿消防队,配备装备器材,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4、针对失能失智老年人制定针对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明确专门的疏散和安置措施,逐一明确负责疏散的人员。



5

加强消防安全培训

1、养老机构应当至少每半年开展1次对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对新上岗员工或者转岗的员工应当进行上岗前培训。


2、定期对老人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提醒不要卧床吸烟、乱用电器等。  




发生火灾时如何应对?



初期火灾处置

1、立即启动火灾报警系统,使用灭火器扑救。  

2、若火势无法控制,迅速组织疏散,切勿贪恋财物。  


如何疏散老人

1、优先疏散行动不便者,采用轮椅、担架等方式转移。  

2、引导能自理的老人沿安全通道撤离,避免使用电梯。  

3、疏散后清点人数,确保无人遗留。  


拨打119报警电话

1、报警说明火灾地点、是否有被困人员。  

2、安排人员在路口引导消防车,提供建筑布局信息。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